即 或 不 然

【聖經:但以理三:16∼18 證道:石連城牧師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希伯來書十一章記載著「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我們從但以理的信仰告白可以看出這句經文的最好詮釋。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亞撒利雅在尼布甲尼撒王的威脅利誘之下,仍不為其所動的持守著他們的信仰。最讓我們感動的是,當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亞撒利雅也就是沙得拉、米煞與亞伯尼歌在尼布甲尼撒王以烈火燒死的要脅下,他們堅決的說:「上帝必將我們從火窯中救出來,就是上帝不如此,王啊!你當知道我們絕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約。」這是何等美,何等堅定不移的信啊!

  我們知道,在我們生活的週遭,處處充滿了肉體之極限的挑戰;我們有著和一般人一樣的肉身所帶給我們的七情六慾,可是我們卻有著一般人所不必去擔負之來自信仰的良知,有許許多多人所在做的事,我們卻不一定能夠去做。有許許多多人所不願意去做的事,我們卻甘心樂意的去做,不是嗎?

  我想,但以理如此的即或不然的信仰,乃是建立在他們對上帝全然的信,就是讓他們在人生烏雲密佈的時候,仍不至於慌亂。保羅不也在船遭遇到暴風的襲擊時,冷靜的以無比堅定的信心安慰眾人,全能的上帝,必眷顧那專心信靠祂的人。

  但以理即或不然的信仰,所隱含的是:

全然無可推託的信

  我們自稱為理性的動物,而我們所謂理性的表現卻是在將自己所犯的錯誤合理化,讓錯變成對,或是錯卻錯的有理,錯的情有可原,不是嗎?

  就像主耶穌於路加福音十四章所說宴會的比喻中,那三個人的藉口,他們三個人都接到主人的邀請,但卻都有其不去的理由,一個是說新買了一塊田要去看一看;如果我們仔細想一下,那有人沒去看,就將田買下的?另外一位的理由,也差不多一樣,說他買了五頭牛,要去試一試,我們在買東西的態度是這樣子的嗎?最後一個的理由是他剛剛結婚,還在蜜月期間,所以不便參加,我想假如陳水扁總統在我們新婚時,邀請我們去晚宴,我們會拒絕嗎?我們會不覺得感到殊榮嗎?

  最近我們看到社會倫理道德的敗壞,不僅讓我們居住的品質墮落更可怕的是,我們從報章雜誌與電視媒體看到了兒子殺害父母的慘劇,在這種情況之下,或許我們可以打個比喻說,某人因為殺害父母被提起公訴,他卻請求法官法外施恩憐憫,他的理由是「現在他已經成為孤兒」,這算是甚麼理由?事實上,我們有許許多多推託的理由,在上帝的眼裡就是如此。

  在我們的信仰經驗中我們很容易地發現,我們愈體貼人性的事工計畫,所給予人的是愈不堪一擊的信仰,我們不是說體貼人性不好,我想說的是如果不以上帝的意念為前提,所想的都是「人」的事,一味的去討好人,不討好上帝,則我們是將信仰建立在「人」的上面。一旦我們將信仰建立在人的上面,就有如前幾天電視新聞所報導那被拋棄在荒郊野外的神明偶像,因為他不顯靈,他報錯明牌,讓人槓龜。問題是那神明偶像是照人的意思以人的手所雕刻出來,然後人再來向他尋求解答,讓人自己得利益。

  我們的上帝不是如此的神,我們的上帝不僅將我們造成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人,上帝他更以身作則的來履行祂對人類的拯救,只要人能夠以全然無可推託的信來遵行祂的道。

即或不然的信

  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背景是根殖於「人」,求平安、求錢財、求名利,求地位,這與基督教信仰的教導上是有非常大的差別。

  但以理書所記載的經文中,他們所面對的是生存的關頭,而不只是平安與否的問題,他們的選擇如何,以世俗的眼光來看,是兩個極端,一個是順服掌權者尼布甲尼撒的大富大貴,一個是不順服掌權者尼布甲尼撒的慘遭火刑伺候。從經文的描述,我們也體會到這三位居於下風之年輕人寧靜的信心,以及位居上風之掌權者尼布甲尼撒王的怒髮衝冠之氣。一個是憑著高度的信心,雖處於險惡的處境,卻能心安以對,甚至不說一句話,以實際的行動來勝過言語的表白。另一個卻是怒氣填胸的要實行他的權威來殘害人。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在他與當時的殺人魔希特勒交手時,他所表現的,正好可以用來對今天這三位面對掌權者尼布甲尼撒的表現做最好的註解。

  潘霍華牧師在獄中等候審判的結果,確實註定必死無疑,但他所表現出來的寧靜與對上帝的深信與依靠,令我們感動不已。我們我們從他的書信與日記中,摘錄片段我們就可以了解他彼時彼刻的心境,他說:

  「我們仍然熱愛生命,但我不相信現在死亡能夠突然臨到……,這並不是由於外面的環境,乃由於我們自己,決定死亡的來臨,一種自由地和自願地接受的死亡。

  沒有信心的優柔寡斷,不住的三思而沒有行動,不肯冒任何的危險──那才是一種真正的危險。我必定能夠知道,我確然是在上帝手中,而不是在人的手中。這樣,一切的事,就連最嚴重的喪失,都可以泰然處之。

  如果沒有上帝的旨意,地上執政掌權的絕不能傷害我們,患難與危險使我們與上帝更為接近……新約聖經的記載常常吩咐我們「要剛強」﹙哥林多前書十六:13;以弗所書六:10;提摩太後書二:1;約翰壹書二:14﹚。人的弱點(我的看法,缺少獨立性、善忘、膽怯、好虛榮、貪污、易被誘惑等類)豈不比邪惡還要危險嗎?主基督不僅使人成為『良善』,祂也使人剛強。軟弱的過失是人性的罪,存心犯的罪是凶殘的(也一定是『強烈的』)!

    我或死或活,都與你同在;

        我的上帝,你也與我同在。

    耶和華啊,我等候你的救恩,

        和你的國度,阿們。」

  多麼美的一個信仰,沒有半句的怨言,沒有半句的自誇,只有人性的自省與對上帝全然的依靠。這不也就是處在今天的所在尋求與建立之即或不然的信仰嗎?

  在科技文明的尖端時代,我們都以「人」的理性來主導一切,卻忘記全然的信是建立在即或不然的根基上,我們人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為甚麼?」,也因此造成很多的訝疑不信任。

  在非洲有一位宣教師返國述職時,曾經講出他一個親身的經歷。他說有一天他在院子裡,看著他的孩子玩耍,突然間他沒有說出任何理由的要他的孩子趴在地上,然後以很急促的聲音要小孩爬過來他的身邊。而小孩也沒問任何的理由,沒說為什麼,就照父親的話做了。當我說:「行了,你可站起來,跑到我這裡來的時候。」孩子再一頭霧水的投向父親的懷抱裡的時候,赫然發現,原來在他剛才玩耍的地方,樹上有一條幾乎十五呎長的蟒蛇,正緩緩的爬向他在玩耍的地方。真險,如果小孩堅持要問為什麼,且要等到他得到滿意的答案才要照著父親的吩咐去做時,後果實在很難去想像,不是嗎?

  列位兄姐,我們既然願意接受上帝的選召成為他的兒女,我們就必須以即或不然的信仰,來奔走在我們充滿挑戰的人生,上帝一定會眷顧我們的。